close

我的英文名字是Alice,中文是「愛麗斯」,不是「艾莉思」或「愛麗絲」,就是寫成:

 

這個英文名字跟著我許久許久,從大約小學三年級時,大姊在家裡教我跟三姊英文開始,我就叫alice 愛麗斯。

這個名字是我自己取的,因為我很喜歡童話故事「愛麗斯 夢遊仙境」裡那個愛麗斯的頭髮、長相跟外型。

 alice-1.jpg

我從小到大也幾乎就是那個髮型,直直的頭髮帶髮箍,一成不變。

 

長大後,看到原版的「愛麗斯夢遊仙境」故事書裡,她的金髮其實是帶點微捲的,而我也剛好從那時開始喜愛那種燙起來不太捲,但是有點嫵媚跟可愛的頭髮,繼續十年以來的一成不變。

 

 

大學開始打工,我在補教界就是以「alice」走闖江湖,畢業後一邊準備國考,一邊繼續不太認真的闖蕩,但是還曾經闖出小小名聲來…。

 

有次補習班的(不實)廣告文宣上,還赫然出現:

「聘請※※美語補習班名師:Alice親自授課。」的字眼。

 

我真的慚愧的大笑,但是還是不忘拿了一張文宣做紀念。

 

因為我活潑的個性跟嚴厲又好笑的教學方式,很受國中生的喜愛,有不少國中孩子都很喜歡我,因為他們覺得我上課很像小S在播報娛樂新聞,有趣又學到東西。

 

其實我沒有非常認真從事教學這工作,只是視為餬口飯吃的工具,下課後手機一律關機,不接受學生、家長跟補習班的來電叨擾,我的心只從踏進補習班開始到離開為止…。

 

因為我在準備國考。

 

所以「alice」、「alice老師」似乎成為我另一個不為人知的身份,另一個我。

 

踏進律師界以後,從第一份工作開始,就是在俗稱的商務或非訟事務所工作,而這種業界以稱呼她人的英文名字為慣例跟常態。

 

很自然地我的同事們,以及熟一點的客戶們都會叫我「alice」。

 

在工作場合裡,我喜歡用英文名字稱呼彼此,省去繁瑣、有距離、有點唱高調的「陳律師」、「張律師」、「李律師」這種,而稱呼「林律師」這種,只有出現在對恭敬的老闆這種等級。

 

可能是因為我也不愛同事間比資歷、看階級這種事情,而且每天在辦公室裡

X律師」、「○律師」高來高去的,不是很討厭嗎?一律稱呼英文名字感覺親近許多。

 

並且對於熟稔的同事,我很愛以英文名字直譯法稱呼對方,比如,我喜歡稱呼他為「吉姆」、「貝蒂」、「砍地撕(Candice)」這種,以俗而有力的發音代表我們的要好程度。

 

當然這樣稱呼習慣以後,常常會忘記本人中文名字,或者突然在紙上看到這人的本名出現在委任狀或是收信人的名稱上面時,會很想笑,覺得他中文名字怎麼長又複雜又有點難寫,跟本人很難連想起來什麼的,一種說不上來的奇異感覺…。

 

 

而也因為我一直在所謂的商務裡打滾,所以漸漸地「alice」變成我工作上的一個身份,不同於自己很愛的、總是在心裡頭跳躍不已的「小美女律師」。

 

試想,如果我跟客戶自我介紹:「你好我是○○法律事務所的 小美女律師」

客戶應該會在拿到我名片時,愣住兩秒然後 噗吃 笑出來吧

OS:你現在在演日劇嗎?律師……=_=)。

 

「小美女律師」畢竟太夢幻、太不切實際、太引人遐想,只適合在網路界生存與走跳。但是,我就是很愛這種感覺咩……而這種感覺很不適合拿來工作阿。

 

所以,我也一直很喜歡這種不同的稱呼帶來的兩種身份、心態、與交友圈。

而離開工作場合以後,我也從來不會在他人面前繼續自稱為「alice」都是以我的中文名字自稱。

 

好像是以前在補習班工作的身份的一種延續,那是工作上的我,不帶來私人生活中的。

 

先前曾經因為年事已長想要更換「小美女律師」這暱稱時,雖然曾經考慮過「愛麗斯」這個也夠夢幻又不切實際的稱呼,但是跨不過心裡那層障礙:

「覺得 愛麗斯 就應該是屬於工作範圍的那個我」,因此作罷。

 

 

並且可能因為對於「愛麗斯夢遊仙境」裡的「愛麗斯」從小以來的喜愛與愛戴,我其實很不介意這是一個通俗、簡單、平凡並且出現率頗高的名字(我認識過三個朋友跟我同名字的,但我一點也不想更換這名字)。

 

 

可能我總覺得是我帶給名字鮮明的印象,而不是名字讓人對我產生刻板的印象吧。

 

我的老闆就活生生的讓她的英文名字,在這業界賦予她新生命。

因為每次一跟別人提到我老闆的中文名字,業界的人通常都會直接講出她的英文名字,代表她聽過此人…,由此知道,她其實在這業界耕耘甚深。

 

而她的英文名字大概通俗的有如瑪莉跟海倫這種…。

 

但有趣的就在於,我記得是安柏跟我講的,她說,她曾經遇過一個外國人,那個外國人對於台灣人喜好取「很難念的」、「名字很長的」、「很罕見的」英文名字感到很奇特。

 

她這樣一轉述以後,我就開始注意這件事…。

 

我認識過一個男生叫「Brandeis(布藍迪斯)」,他說這是一個美國很有名的大法官的名字,我竊笑,我想大法官應該也有「John」或是「Paul」這種單一發音的名字吧。但他偏偏選了一個發音有四個音節的那個。

 

還有,近期我認識了兩個「 Raphael(拉斐爾)」,其中一位好像曾經跟我解釋過這難念的名字的來由,但是,他言之尊尊,我聽之渺渺,忘記典故為何,只覺得這名字有點怪,並且又是穿鑿附會名人而來的。

 

當然也不乏有:「Christine(克莉絲汀)」「Claire」(克蕾爾)、

Cynthia」(新希莉亞)、「Claudia(克勞蒂雅)」「Jasmine(傑斯密)」「Francis(法蘭西斯)」、「Elina(伊莉娜)」、「Ashiley(愛許莉)」這種。

 

就是你看到這單字會楞一下,要念出來時又必須繞一下舌或者轉個音腔、提高聲調之類的,以表示他是一個英文發音的名字,當然它通常會比較不常見。

 

 

當然,其實名字也有時期的流行度,好一陣子「Jenifer」、「Michelle」、「Vivian」「Vicky」、「Angel」應該攻佔女生最愛英文名前幾名榜單,蟬聯好幾年吧。

 

但我總覺得,只有Jennifer Lopez是珍妮佛,只有徐若萱是Vivian,她們把這名字定義成了性感拉丁女子,或者天使臉孔與魔鬼的身材……。

 Jennifer Lopez pictures 2.jpg vivian.jpg

 

 

但更有趣的是,我認識好幾個人,他們沒有英文名字,就是把中文名字直接音譯成英文,而成為英文名字,就是比如說「Chih-Ming 志明」「Chun-Jiao春嬌」,我記得王力宏也是如此,英文名字就是  Li-Hong

 

好像在他們心中,有著不洋化的堅持與固執。

而這樣中文發音的英文名字,對真的外國人當然造成困擾(換他們繞舌了吧),但是他們好像也不引以為意的繼續使用,執意地造成外國人在稱呼他們時的發音困擾……。

這讓我覺得他們很酷~~~。

 

 

而說到對英文名字的刻板印象,除了Vivian是徐若萱般的女子外,還有下面這些…。

 

「Vincent 」是我滿喜歡的男生名字,覺得是個氣質優雅的 有錢男子,接近英國級紳士那種。不知道為什麼…。

而如果遇到不是這樣的男生取這個名字,我都在心裡暗暗碎碎念,覺得他搞壞我對這名字的FU~。

 

 

「Eric 」總覺得是皮膚白白的,有點聰明、有點帥帥的但是其實很懶惰的男生(這可能是我以前的學生好幾個叫這名字,都這樣……)

 

 

「Jack Jason」總覺得這男生沒有擔當…是家裡的老么之類的。

 

 

「Kathy」就覺得長的是有如文具用品「凱西」般的,雖然平凡但是很好相處的朋友。

 

 

「Flora 」我總覺得這人平常感覺好像很好相處,但是內心其實斤斤計較跟刻薄。

 

 

「Maggie」應該是張曼玉的關係,我總得是個聰明、有氣質又有頭腦的女人。

 

這樣一講好像對英文名字的初步印象會來自於名人或者自身周遭經驗…,

 

比如,如果你曾經痛恨某個叫做 Sting 的人,以後你再遇到叫史汀的人,在他報上英文名字的第一剎那,你可能會忍不住翻白眼,或者在心裡暗罵一聲。

 

當然,我知道大家總希望跟名人有著一樣的恢弘氣度或者成就表現,所以ElizabethVictoria Coco Chanel Helen 或者Maggie(張曼玉)這種名字也才會永垂不朽。

 

 

這麼說來,我的alice也算是另一種永恆不敗阿,這「愛麗斯夢遊仙境」的故事,可也好比一顆鑽石,恆久流傳的阿。哈。

 我是小美女律師 也是 alice ....那你呢?

 

 

《後記》

 

本篇靈感來自於安柏

 

http://amberinmsn.spaces.live.com/blog/cns!2EAFBA4E963CBD85!1553.entr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autymom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